帮老爸整理的电工笔记,将纸质笔记整理成博客。
[TOC]
电度表
安全电压:24V(伏)。
环境不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安全电压12V(伏)。
金属容器内工作环境的安全电压6V(伏)。
单相电度表 有两种接线方式:
- 1、3接进线(电源线),2、4接出线(负载线)。
- 1、2接进线(电源线),3、4接出线(负载线)。
国产 单相电度表统一规定采用1、3进线,2、4出线。
三相四线 制电度表有11个接线柱,按由左向右编序:
- 1、4、7接电源进线
- 3、6、9接电源出线
- 2、5、8线圈(电流互感器)的连接片。互感器变比计算。
- 10电源中性线进线(零线)
- 11电度表的中性线出线(零线)
电路的基本物理量
电流
电磁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,简称电流,电流符号为 I,单位是安培(A),简称“安”。
单位:安 - A、毫安 - mA、微安 - uA、纳安 - nA。
部分电路:不含电源,$I=\frac{U}{R}$
部分电路:包含电源,$I=\frac{E}{r_0+R}$
==直流 DC==、==交流 AC==
电流表背面:
- 有+、-,直流
- 没有+、-,交流
电动势
衡量电源移动电荷做功物理量专用名称,只能用在电源上,用字母E表示。
电位
V
A
是A点电位,单位伏,V。
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零。要确定电源中电位高低,要找一个参考点。
- 大地作为参考点
- 电子电路中机板外壳作为参考点
- 电路中参考点不同,各点电位都不同
示例:每个参考点E=2V
电压
- 电压又称电位差,电路中两点之间电位之差
- 电压用字母U表示,电压单位伏V
- 电压方向:高电位指向低电位
- 实用单位:
- 千伏 - kv,1kv=10^3^v
- 伏 - v
- 毫伏 - mv,1v=10^3^mv
- 微伏 - uv,1mv=10^3^uv
- 千进制
小型低压工厂415v — 380v
中型普通工厂10kv — 400v — 380v
高压大型压工厂35kv — 10kv — 400v
电压代数和等于零。$\sum u=0,u=IR,\sum IR=\sum E$

例题:
已知$E_1=12V,r_1=0.8Ω,E_2=5V,r_2=0.2Ω,R_1=1600Ω,R_2=99Ω$,求电位V
A
、V
B
、V
C
及电压u
CB
。

解:
$I=\frac{E_1+E_2}{r_1+r_2+R_1+R_2}=0.1A$
$V_c=0V$
$u=E-I(r_1+r_2)=17-0.1=16.9V$
$u_{AC}=16.9V$
==$u_A=16.9V$==
$u_{AB}=I*R_1=16V$
$u_{AB}=V_A-V_B,16=16.99-V_B,$==$V_B=0.99V$==
$I=\frac{E_1+E_2}{r_1+r_2+R_1+R_2}=\frac{17}{1700}=0.01A$
$V_A-V_C=u_{AC},V_A=16.99V$
$u_{AB}=I*R_1=16V$
设C点为参考点,$V_C=0V$。
$u_{AB}=E-I(r_1+r_2)=17-0.01*1=16.99V$
$V_B=V_A-u_{AB}=16.99-16=0.99V$
$u_{CB}=V_C-V_B=0-0.99=-0.99V$
电阻
- 导体对电流的障碍作用,$R=P\cdot\frac{L}{S}$
- 单位欧Ω。千欧 - KΩ、兆欧 - MΩ。
- R – 导体电阻
- L – 导体长度
- S – 横截面积(圆:S=πr²=π(d/2)² )
- P – 电阻率
- 铜:1.75*10^-8^Ω·m
- 银:1.61*10^-8^Ω·m
电阻连接
串联
几个电阻依次首尾相联构成一条通路。

例题:R
1
、R
p
、R
2
构成一个串联电路。已知R
1
=R
2
=0.3kΩ。U
AB
=24V,R
p
是一个可调电阻它的可调节范围是0~5.1KΩ。求U
2
的调节范围。

解:
$R=R_1+R_2+R_p=5.7kΩ$
$I=\frac{U_{AB}}{R}=\frac{24V}{5.7*10^3A}$
$U_2=U-U_1=24-IR_1=24-\frac{24}{5.710^3}0.3*10^3=22.74V$
$U_2=I*R_2=1.26V$
所以U
2
的调节范围为1.26V~22.74V。
并联
略
例题1:有一个线圈是用直径为1.16mm的铜漆包线绕成的,20^o^C时测得电阻为0.5Ω。求该线圈所用铜线有多长?
解:铜的电阻率P=1.75*10^-8^Ω·m,已知铜线直径D=1.16mm、铜线电阻R=0.5Ω。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=πr²=π(d/2)²。圆周率π的近似值是3.14,圆的半径是r,圆的直径是d。
$L=\frac{RS}{P}=\frac{0.5Ω(3.14(\frac{1.16}{2})^210^{-6})m}{1.75*10^{-8}Ω·m}=30.179m$
例题2:有一根均匀的金属丝,已知直径10mm,常温下电阻100Ω。现把它拉成直径为1mm的金属丝,那常温下电阻应为多少?
已知:
R
1
=100Ω
D
1
=10mm
S
1
=25π*10^-6^m^2^
S
2
=0.25π*10^-6^m^2^
可求得:
R
2
=100*100*100=1000KΩ
==实验证明,导体的电阻和它的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,同时和材料有关。==
电阻和温度的关系
- 电阻和温度成正比例关系,R
2=R1* [ 1+a*(t2- t1) ] - R
2- 某温度时电阻 - R
1- 参考温度时电阻 - a - 温度系数
- t
2- 某时得温度 - t
1- 参考温度
例题:有一台电动机,定子绕组是铜漆包线绕成的。20^o^C时测得一相绕组电阻1.45Ω,电动机运行4小时后,再测该相绕组的电阻为1.8Ω。求该电动机运行4小时后,定子绕组的温度及温升。
解:铜的温度系数a=0.004,已知t
1
=20^o^C、R
1
=1.45Ω、R
2
=1.8Ω,求t
2
R
2
=R
1
* [1+a * ( t
2
- t
1
)] => aR
1
*( t
2
-t
1
) =R
2
-R
1
t
2
- t
1
= $\frac{R_2-R_1}{aR_1}$
电功率
物理学名词,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电功率。是用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,用P表示,它的单位是瓦特(Watt),简称”瓦”,符号是W。
单位:毫瓦 - mw、瓦 - w、千瓦 - kw、兆瓦 - mw
欧姆定律
反映了电路中电动势、电压、电流之间的关系。
部分电路(不考虑电源),负载流过电流I
和负载两端电压成正比与负载电阻成反比。

全电路欧姆定律

I
表示电流,电流I
的单位是A(安)。U
表示电压。Ω表示电阻欧。电动势E。内阻r
0
。常用公式如下:
$E=I*(r_0+R)$
$E=Ir_0+IR$
$E=I*r_0+U$
$U=E-I*r_0$
$I=\frac{E}{r_0+R}$
$U=E-I*(r_0+R)$
内阻变大输出变小
例题1:某工厂距电源70米,电源的电动势230V。内阻0.03Ω,负载的额定电压220V,额定电流100A,现采用横截面积为多大铜导线供电,负载两端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值?
解:已知铜的电阻率P=1.75*10^-8^Ω·m
$R=\frac{220V}{100A}=22Ω$
==$U=E-I(r_0+R_线 )$== ==> ==$220=230-100(0.03+R_线 )$== ==> ==$R_线=0.07Ω$==
==$R_线=P*\frac{L}{S}$== ==>$S=35mm^2$

例题2:课本第8页如图1-9所示。当单刀双掷开关S合到位置1时,外电路的电阻R
1
=14Ω。测得电流表读数I
1
=0.2A;当开关S合到位置2时,外电路的电阻R
2
=9Ω,测得电流表读数I
2
=0.3A。试求电源的电动势E及其内阻r
o
解:
由:
$I_1=\frac{E}{r_0+R_1}$ ==> $E=0.2A*(r_0+14Ω)$
$I_2=\frac{E}{r_0+R_2}$ ==> $E=0.3A*(r_0+9Ω)$
有:
$0.2Ar_0+2.8Ω=0.3Ar_0+2.7Ω$ ==> ==$r_0=1Ω$,$E=3V$==

电容和电容器
存储电荷的一种装置,两块导体被绝缘物隔开。

$Q=C*U$
- 电容C单位:法拉F
- Q - 电量、C - 电容、U - 电容输出电压
- 电容:电容器储存电荷能力。
- 电容器的电容和极板面积成正比,与极板间距离成反比。同时和介质材料有关。
- 电容通交流阻直流,通高频阻低频。
基尔霍夫定律
- 电流定律。
- ==流入某节点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电流之和。==
- 节点:分支连接点。
- $\sum I$流入 = $\sum I$流出,电源代数和恒等于零。

定律
欧姆定律
点这里查看。
基尔霍夫定律
点这里查看。
电磁原理
磁性:物体能吸引铁类物质。
性质:磁体具有磁性物体。
- 有天然有人造
- 同性相斥,异性相吸
- 硬磁:暂时;软磁:长久;磁化
- 在磁体外部由N指向S。在磁体内部S指向N。
==磁场==: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,具有力和能量。
==磁力线==:为了形象描绘磁场。
- 互补交叉、不能中断、闭合曲线。
- 磁力线任一点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磁场方向。
- 磁力线疏密程度表示磁场强弱。均匀强磁场,磁力线疏密一致。
==电流==的磁场:
- 直导线:以导线为圆心,同心圆。
- ==安培定则==(右手螺旋定则):
- 用右手握住==导线==,大拇指所指向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,弯曲的四指方向是磁力线环绕方向。
- 用右手握住==螺线管==,让弯曲四指和电流方向保持一致,大拇指方向就是螺线管磁极的N极。


磁场中的物理量
磁通:穿过磁场中某一截面磁力线条数。
- 磁通用字母φ表示,常用单位:韦伯 Wb,或麦克斯 MX。
磁感应强度:单位面积穿过磁通。
- $B=\frac{φ}{S}$,φ - 磁通Wb,B - 磁感应强度,S - 截面积m^2^,单位:特斯拉 T
- $1T=\frac{1wb}{m^2}$
- 单位:高斯GS,$1T=10^4GS$
磁导率:物质导磁能力,介质对磁场影响物理量,用字母u表示。
- 单位:享/米,H/m。u
o=4𝝅*10^-7^ H/m - 顺磁物质,u
r> 1,ur略大于1,例如:空气、铝、锡等。 - 逆磁物质,u
r< 1,ur略小于1,例如:铜、银、锌、石墨等。 - 铁磁物质,u
r> 1,ur远大于1,例如:铁、钴、镍等。
- 单位:享/米,H/m。u
磁场强度:磁感应强度和磁导率比值。
- $H=\frac{B}{u};H=\frac{IN}{L};B=uH=\frac{uIN}{L}$
- 单位:安/米,A/m
- H - 磁场强度,I - 电流,N - 线圈匝数,L - 线圈长度
电磁力: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,用字母F表示。
- $F=BIL$
- 单位:牛,N
- F - 电磁力,B - 磁感应强度,I - 电流,L - 导体有效长度
左手定则
平伸左手,让大拇指和四指垂直,并在同一平面上,让磁力线穿过手心,四指的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,大拇指方向就是电磁力的方向,也就是导体运动的方向。
当电流和磁力线方向平行,不受电磁力影响。
交流接触器
其他
电阻性 — 消耗
电感性 — 转换
电容性 — 充电
开关:
- 开,通路、回路、闭路
- 关,断路、开路
电机端口

双联开关

正反转
- 变压器 — 保险 — 继电器常闭进 — 继电器常闭出 — SB1常闭进 — SB1常闭出 — SB2常开进 — SB3常开进 — KM2常开进 — KM常开进
- SB2常开出 — KM2常闭进 — KM常开,KM1常开
- SB3常开出 — KM1常闭近 — KM2常开出
- KM1A2 — KM2常闭出
- KM1常闭出 — KM2A2
- 变压器 — 保险 — KM1A1 — KM2A1
双联开关控制一盏灯连接图
行程开关控制正反转
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接线图
- 主线 — 红按钮常闭点两端 — 黑按钮常开点一端 — 绿按钮常开点一端 — 绿按钮常闭点一端
- A
1— 54 — 黑按钮常开一端 — 绿按钮常开一端 - 53 — 绿常闭点一端
热继电器
接触器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
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
接触器连锁正反转接线图
双重连锁正反转
接线图
压缩机
压缩机的接线方法:
- 公共端 - C
- 运行端 - R
- 启动端 - S
单相双联开关
其他
控制线路热继电闭点 — 停按钮SB1 — 从停止按钮SB1分出两条线,一条通往启动按钮SB2,一条通往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点,然后这两条控制线同时接到接触器线圈的一个接点,这就是L1的线路走向,控制电源L2直接接到接触器线圈的另一个接点。
三相电
- 相对地电压220伏 — 相电压
- 三根火线之间的电角度是120度,220*1.732 = 380伏
- 1千瓦功率使用三相电约为2安电流
- 1千瓦功率使用常相电约为4.5安电流